中药产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视点>中药产业
《中医药法》实施 产业迎来哪些“转”与“变”
时间:2017-07-20 15:48      来源:      点击:0次       打印

如果能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院管理模式、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名医快速培养成才方法与制度、中医药健康医疗大数据共建共享制度等,中医药将会搭上现代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民间中医有望“转正”、开中医诊所更加方便、中药材质量将得到全程监管……近日, 酝酿了30年的《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医药法》的正式施行,是中医药产业复兴的新风口,法律的落地,将会给中医药行业带来诸多改变,但关键是要落实好。”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民间中医转正 避免鱼龙混杂


民间中医是中医从业人员中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但往往是通过师承、家传等方式培养,他们有的人很难获得医师资格,亦或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的张超(化名)是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中医,曾师承大师学习刮痧针灸,但却不能独立执业行医。“由于之前要求必须通过本科的学习或者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院校的培训,学出来以后才可以获得执业资格,而且通过考试后才可以自己开办诊所。”张超说。


此前,师承模式不能完全被法律所认可,如今,这一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像张超这样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他们将可以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获得中医医师资格。


《中医药法》落地后,这对中医诊所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根据《中医药法》规定,未来中医诊所将会实行备案制。只要备案人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或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即可提前诊所备案。而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即发放统一格式的《中医诊所备案证》。


这也意味着,中医医生只要准备齐相关材料,即可申请“开业牌照”,相比以前申请周期大大缩短。而医生开诊所,需要解决的就仅剩“硬件”问题。


然而,在刘保延看来,民间中医是中医药的重要补充,但经过几十年的中医药正规教育和执业化管理,绝大多数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是在民间,所以在“转正”民间中医时要进行很好的鉴别,将那些确有专长、安全性好的民间中医找出来,杜绝那些安全性差、疗效不确切的民间疗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不认真甄别,鱼龙混杂,只会使此项法规的意义体现不出来。‘好事办好’是关键。”刘保延说。


中医“特色优势淡化”顽疾将彻底改变


长久以来,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已成很多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心病。如今,这一顽疾也将有望彻底破除。


翻阅《中医药法》,文中特意强调“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此条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如果能够很好的得到落实,将能彻底改变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的顽疾。”刘保延说,如能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院管理模式、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名医快速培养成才方法与制度、中医药健康医疗大数据共建共享制度等,中医药将会搭上现代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刘保延举例说,《中医药法》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


刘保延认为,如果能够很好地落实,将能为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的保障,从政府层面保证中医院的建立和存在,同时强调了“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也为强调中医药思维、利用中医药方案、技术和方法解决疑难病症奠定了基础。


中药“二次开发”将成主流


好的中医还需好的中药。《中医药法》相关条文显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这也意味着,利用询证医学等现代化手段对现有中成药进行研究,将受到法律条文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中成药在“二次开发”过程中,主要为“两极分化”局面:一类是利用自身品牌,往大健康、治未病的方向做大做深;而另外一类是往循证、临床数据、科学语言的方向做尖做强。


实际上,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对旗下相关中成药品种进行研究,其中如以岭药业旗下的“芪苈强心胶囊”及“连花清瘟胶囊”,都通过循证医学证实药品的功效性;而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目前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工作,并进入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阶段。


“科技创新应直接服务于百姓,让古老的中药发挥更大的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进行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以提升传统中医药价值,让百姓用上更明白的药、更好的药。”


张伯礼认为,中药很古老,反映的是过去的技术水平,而现今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基础性研究,又包括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临床评价等提升,只有实现综合吸纳协同创新,才能推动产业进步。


此前,由他领衔的团队曾选取有疗效的中成药品种,通过科技手段获取中成药精粹,与现代制药技术结合,分析中成药里面的药效物质是什么,作用机理又是什么,明确其临床定位,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控标准,这样就能使中成药科技含量显著提升,解决百姓遇到的健康新问题。“中医药二次开发可以研发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中成药,让科技创新直接造福百姓健康。”张伯礼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倡导的“借助现代技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提法,其实就是推进中医药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此背景下,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二次开发中药将成“主流”。


此外,刘保延认为,中医药在医改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医改强调强基层、保基本,强调切断以药养医,中医药领域要借《中医药法》实施的东风,抓住机遇,在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专家的作用,体现“西医认门、中医认人”的特点,通过师带徒、中医馆建设等将中医的优质“人力”资源下沉到基层,让老百姓就近体验到“名医”的作用。“同时,在医改中充分强调‘一针、二灸、三吃药’的方法,关注以针灸为代表的外治法的应用,减少过度用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为重要。”刘保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