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视点>中药产业
芍药的栽培技术
时间:2011-09-11 09:07      来源:      点击:0次       打印

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药材名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现在多用白芍,赤芍使用较少。白芍主要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产于安徽亳州的称“亳白芍”,产于浙江杭州的称“杭白芍”,产于四川中江地区的称“川白芍”或“中江白芍”。此外,江苏、山东、河南、江西、湖南、贵州、陕西、河北等省亦有栽培。 

??近年来,芍药还用于制作保健药品、食品、饮料和酿酒的原料。白芍提取物添加到化妆品中,对传染性痤疮、蝴蝶斑、雀斑及色素沉着均有良好的疗效。白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对芍药新品种的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和产地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 cm,根肥大,通常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丛生,直立,无毛。叶互生,具长柄。茎下部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2 cm,宽2~4 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骨质细乳突。花大,单生于茎的顶端,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或更多,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蓇葖果3~5,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芍药适宜温和气候,喜阳光充足,背阴地或荫蔽度大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耐寒,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8cm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培土,即可保护过冬。芍药也耐高温,在42℃高温下能越夏。抗干旱,怕潮湿,平时不需灌溉,怕积水。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以砂质壤土、夹沙黄泥土或淤积泥沙壤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菀、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隔3~5年才能种植。 

  (二)生长发育习性 

  芍药为宿根性植物,每年3月份萌发出土,4月上旬现蕾,4月底至5月上旬开花,开花时间比较集中,1周左右。5、6月根膨大最快,5月间芍头上已形成新的芽苞,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8月高温植株停止生长,9月上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并进入休眠期。9月下旬至11月为发根期,以10月发根为最盛。以后随气温下降而发根缓慢。 

  芍药的种子具有休眠的习性,低温处理、赤霉素处理有打破休眠促进发芽作用。芍药种子宜随采随播,或用湿沙层积于阴凉处,不能晒干,晒干就不易发芽。9月中下旬播种,播后当年生根。种子的寿命约为1年。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药用芍药品种相对单一,花色主要为红色或粉红色。据调查,亳州和荷泽地区培育了4个农家栽培品种,如线条型、蒲棒型、鸡爪型、麻茬型。从栽培面积和产量看,线条型占70%,蒲棒型占20%,其他两种合占10%。从品种质量分析,线条型为优,其特点是根条长、体质实、粉性足、产量高;蒲棒型的特点是根条短粗、体质松、产量较高;鸡爪型和麻茬型,根条多而短,品质较次。 

  (二)选地整地 

??芍药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宜选向阳、地势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砂土壤或沙淤两合土栽培。芍药不宜连作,一般需间隔2~3年后再栽种,前茬选择豆科作物为好,产区多与高粱、紫菀、红花、菊花轮作。栽种前应精耕细作,结合耕地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3 000~4 000 kg,然后深翻土地30~60 cm,耙平作畦,畦宽1.2~1.5 m,高30~40 cm,沟宽30 cm。在栽培地四周,还要开设排水沟,以利排水。 

  (三)繁殖方法 

??芍药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芍头繁殖、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 

??1.芍头繁殖 在收获芍药时,切下根部加工成药材。选取形体粗壮,芽苞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芽头作繁殖用。切下的芽头以留有4~6 cm的根为好,过短难于吸收土壤中养分,过长影响主根的生长。然后按芍头的大小、芽苞的多少,顺其自然用不锈钢刀切成2~4块,每块有2~3个芽苞。将切下的芍头置室内晾干切口,便可种植。若不能及时栽种,也可暂时沙藏或窖藏。沙藏的方法:选平坦高燥处,挖宽70 cm、深20cm的坑,长度视芍头的多少而定,坑的底层放6 cm厚的沙土,然后放上一层芍头,芽孢朝上,再盖一层沙土,厚约5~10 cm,芽孢露出土面,以后经常检查贮藏情况,保持沙土不干燥为原则。储备至9月下旬-10月上旬取出栽种。栽时按行、株距60 cm×40 cm开穴,穴深10~15 cm,穴径15~20 cm,栽前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厩肥或火土灰,肥上覆一层薄土,每穴放入健壮芍芽1~2个,芽苞朝上,用手覆土固定芍芽,以芽头在地表以下3~5cm为宜。栽后施以腐熟的人畜粪水,再盖熏土和原土,将畦面耧成龟背形即可。每亩栽芍头2 500株左右。 

??2.分根繁殖 在收获芍药时,切下粗壮的根部加工成药材。选择笔竿粗细的芍根,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形状切分成2~4株,每株留芽和根1~2个,根长宜18~22 cm,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栽种用。每亩用种根100~120 kg。 

??3.种子繁殖 8月中、下旬,采集成熟而籽粒饱满的种子,随采随播。若暂不播种,应立即用湿润黄沙(1份种子,3份沙)混拌贮藏于阴凉通风处,至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 cm开沟,沟深3~5 cm,先在沟内淋入清淡粪水,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火土灰和细土将畦面耧成龟背形,再铺盖一层薄草,保温保湿。翌年4月上旬,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盖草,以利幼苗生长。由于种子繁殖,苗株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长,故生产上应用较少。每亩用种量30~40 kg。

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药材名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现在多用白芍,赤芍使用较少。白芍主要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产于安徽亳州的称“亳白芍”,产于浙江杭州的称“杭白芍”,产于四川中江地区的称“川白芍”或“中江白芍”。此外,江苏、山东、河南、江西、湖南、贵州、陕西、河北等省亦有栽培。 

??近年来,芍药还用于制作保健药品、食品、饮料和酿酒的原料。白芍提取物添加到化妆品中,对传染性痤疮、蝴蝶斑、雀斑及色素沉着均有良好的疗效。白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对芍药新品种的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和产地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 cm,根肥大,通常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丛生,直立,无毛。叶互生,具长柄。茎下部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2 cm,宽2~4 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骨质细乳突。花大,单生于茎的顶端,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或更多,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蓇葖果3~5,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芍药适宜温和气候,喜阳光充足,背阴地或荫蔽度大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耐寒,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8cm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培土,即可保护过冬。芍药也耐高温,在42℃高温下能越夏。抗干旱,怕潮湿,平时不需灌溉,怕积水。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以砂质壤土、夹沙黄泥土或淤积泥沙壤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菀、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隔3~5年才能种植。 

  (二)生长发育习性 

  芍药为宿根性植物,每年3月份萌发出土,4月上旬现蕾,4月底至5月上旬开花,开花时间比较集中,1周左右。5、6月根膨大最快,5月间芍头上已形成新的芽苞,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8月高温植株停止生长,9月上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并进入休眠期。9月下旬至11月为发根期,以10月发根为最盛。以后随气温下降而发根缓慢。 

  芍药的种子具有休眠的习性,低温处理、赤霉素处理有打破休眠促进发芽作用。芍药种子宜随采随播,或用湿沙层积于阴凉处,不能晒干,晒干就不易发芽。9月中下旬播种,播后当年生根。种子的寿命约为1年。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药用芍药品种相对单一,花色主要为红色或粉红色。据调查,亳州和荷泽地区培育了4个农家栽培品种,如线条型、蒲棒型、鸡爪型、麻茬型。从栽培面积和产量看,线条型占70%,蒲棒型占20%,其他两种合占10%。从品种质量分析,线条型为优,其特点是根条长、体质实、粉性足、产量高;蒲棒型的特点是根条短粗、体质松、产量较高;鸡爪型和麻茬型,根条多而短,品质较次。 

  (二)选地整地 

??芍药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宜选向阳、地势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砂土壤或沙淤两合土栽培。芍药不宜连作,一般需间隔2~3年后再栽种,前茬选择豆科作物为好,产区多与高粱、紫菀、红花、菊花轮作。栽种前应精耕细作,结合耕地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3 000~4 000 kg,然后深翻土地30~60 cm,耙平作畦,畦宽1.2~1.5 m,高30~40 cm,沟宽30 cm。在栽培地四周,还要开设排水沟,以利排水。 

  (三)繁殖方法 

??芍药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芍头繁殖、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 

??1.芍头繁殖 在收获芍药时,切下根部加工成药材。选取形体粗壮,芽苞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芽头作繁殖用。切下的芽头以留有4~6 cm的根为好,过短难于吸收土壤中养分,过长影响主根的生长。然后按芍头的大小、芽苞的多少,顺其自然用不锈钢刀切成2~4块,每块有2~3个芽苞。将切下的芍头置室内晾干切口,便可种植。若不能及时栽种,也可暂时沙藏或窖藏。沙藏的方法:选平坦高燥处,挖宽70 cm、深20cm的坑,长度视芍头的多少而定,坑的底层放6 cm厚的沙土,然后放上一层芍头,芽孢朝上,再盖一层沙土,厚约5~10 cm,芽孢露出土面,以后经常检查贮藏情况,保持沙土不干燥为原则。储备至9月下旬-10月上旬取出栽种。栽时按行、株距60 cm×40 cm开穴,穴深10~15 cm,穴径15~20 cm,栽前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厩肥或火土灰,肥上覆一层薄土,每穴放入健壮芍芽1~2个,芽苞朝上,用手覆土固定芍芽,以芽头在地表以下3~5cm为宜。栽后施以腐熟的人畜粪水,再盖熏土和原土,将畦面耧成龟背形即可。每亩栽芍头2 500株左右。 

??2.分根繁殖 在收获芍药时,切下粗壮的根部加工成药材。选择笔竿粗细的芍根,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形状切分成2~4株,每株留芽和根1~2个,根长宜18~22 cm,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栽种用。每亩用种根100~120 kg。 

??3.种子繁殖 8月中、下旬,采集成熟而籽粒饱满的种子,随采随播。若暂不播种,应立即用湿润黄沙(1份种子,3份沙)混拌贮藏于阴凉通风处,至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 cm开沟,沟深3~5 cm,先在沟内淋入清淡粪水,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火土灰和细土将畦面耧成龟背形,再铺盖一层薄草,保温保湿。翌年4月上旬,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盖草,以利幼苗生长。由于种子繁殖,苗株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长,故生产上应用较少。每亩用种量30~40 kg。

五、采收加工


(一)采收 

  芍药一般种植3~4年后采收,采收时间多在8-10月,过早过迟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采收时,宜选择晴天割去茎叶,先用鹰嘴抓钩掘起主根两侧泥土,再掘尾部泥土,挖出全根,起挖中务必小心,谨防伤根。亳白芍因品种不同,采收时间亦不同,"线条"型芍药一般在栽后4~5年采收。"蒲棒"型芍药一般在栽后的第3年收获。赵亚男等比较了不同生长期毫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以2年生者含量最大,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芍药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二)加工 

??1.传统白芍加工法 挖出全根,去净泥土,修去头尾和支根,在修切芍头时,注意选留健壮饱满的芍芽作种栽用。将修好的芍根按粗细分为大、中、小3档,清水洗净,然后放入已烧开的沸水中烫煮,煮时要不断翻动。粗根煮约15 min,中根煮10 min,细根煮约5 min,待芍根表皮发白,有香气,手能捏动,竹签能不费力穿透或能用手将根折断,内外色泽一致,即表明已煮透。煮烫时,宜3~4锅换一次清水,勤换水,芍条色白,将煮透的芍根迅速捞出浸入凉水中,用竹片或不锈钢刀刮去外皮。去皮后,切齐头尾及时出晒干燥。晒时要经常翻动,切忌强光暴晒,通常上午晒,中午收回,下午2点以后再晒,晒至7~8成干(否则会出现“刚皮”,即外皮刚硬,内部潮湿,易发霉变质,一般以多阴少晒为原则),装入麻袋或堆放室内,用草包或芦席盖上,闷2~3 d,使内部水分蒸出,然后再晒3~5 d,反复至内外完全干燥。如果刮皮后,遇阴雨天,可先用硫磺熏一次,然后摊放通风处,可防止发霉。 

??2.生晒芍加工法 生晒芍主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有全去皮、部分去皮和连皮3种规格。全去皮:即不经煮烫,直接刮去外皮晒干;部分去皮:即在每支芍条上刮3~4刀皮;连皮:即采挖后,去掉须根,洗净泥土,直接晒干。去皮与部分去皮的白芍,当地药农和科研单位认为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进行比较好,用竹刀或玻璃片刮皮或部分刮皮,晒干即得。 

??3.规格 干燥的芍药以条粗长、身干体坚、色白、粉性足、切口整齐、无虫蛀、无霉变者为佳。亳白芍的商品规格分为8个等级。一等:长 8cm以上,中部直径1.7 cm以上,无芦头、无花麻点,破皮、裂口、夹生、杂质、虫蛀及霉变;二等:长6 cm以上,中部直径1.3 cm以上,间有花麻点,余则同一等品;三等:长4cm以上,中部直径0.8 cm以上,间有花麻点,余则同一等品;四等:长短粗细不分,兼有夹生、花麻点、破条、头尾、碎节或未去净栓皮,但无枯芍、杂质、虫蛀、霉变;五等花片:芍药头切去芍药余下部分经加工后的切片,边缘不规则,内有白圈和糖心,无虫蛀,霉变;六等花个:外皮被害虫咬伤留有较深的痕迹,或有内伤,断面发黑,或有炸心、白圈、夹生、无虫蛀、霉变;七等狗头:芍药头切去芍芽余下的块状部分,无虫蛀及霉变,不黑心;八等花帽:主、侧根经加工后两头切下的部分,无黑皮、碎末、不霉变。 

  (三)药材质量标准 

  药材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按高效液相色谱法依法测定,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0%。


六、包装、贮藏与运输


(一)包装 

  白芍干燥后,按等级用麻袋或木箱包装,每件50kg,贮藏于设有货架,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包装袋或木箱上应贴上注有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的标签和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出口白芍还应贴上出口标识和使用国文字。 

  (二)贮藏 

  由于本品富含淀粉,容易生霉、虫蛀、变色,因此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生霉、虫蛀和变色的现象,应立即翻晒和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三)运输 

  白芍为大宗药材,需求量较大,运输时尽量不要与其他有毒、有害、有异味的药材混装。运输车辆和运载工具应清洁,装运前要消毒。运输中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