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视点>热点聚焦
分级诊疗攻坚四点:愿意去、接得住、舍得放、跟得上
时间:2015-08-06 14:49      来源:      点击:0次       打印

“新医改”进入第五年,大医院保持战时状态、基层潦倒冷清的情况愈发凸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7月31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片区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军介绍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时表示,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大医院“舍得放”、配套政策“跟得上”四个问题,是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措施。


国家卫计委怎样理解“看病难”、“看病贵”?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被强调最多的即“看病难”和“看病贵”。周军认为,“看病难”主要是指到大医院看病难、找名医看病难。


诚然,我国的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平衡,有些疾病在基层解决不了,特别是医保制度发展之后,人民群众就医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没有实现分级医疗格局的情况下,大量患者进入城市,产生了“看病难”的问题。


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但百姓就医负担过重仍然是政策制定者无法回避的现实。周军认为,如果用中国看病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并不算贵,之所以“看病贵”问题凸显,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支付比例比较高。“在医疗保障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任何人享受现代医学成果都是昂贵的,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正是要集全社会之力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以此体现‘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的理念,不过我国保障水平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分级诊疗这条路要走多远?


建立一个合理的医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让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司其职,才能逐步理顺就医秩序。如今中国的情况是,多数患者宁可花费更高的成本,到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到基层去就医。从而导致了患者就医体验较差,而大医院医生工作负担重,医患矛盾频发。如何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从目前来看,分级诊疗是必走之路。


据初步统计,截止2015年7月,全国共有四川、青海、江苏、安徽、浙江等16个省份分别以省政府或多部门联合的名义印发分级诊疗文件,11个省份已经完成文件起草工作,173个各地级市、688个县已经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全国分级诊疗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据周军介绍,从整体来看,分级诊疗设立的目标为:首先,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其次,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完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与此同时,建立科学保障机制,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即实现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实现分级诊疗需解决哪四个问题?


分级诊疗制度在各地进行推进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种阻力。围绕上述目标,周军认为,建立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需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让患者“愿意去”。患者信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选择基层就诊是实施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这其中需要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的医疗联合体,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的格局。让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推动建立全科医生与患者签约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的诊疗服务。与此同时,完善基层药品配备与供应,实现与大医院的有效衔接。


第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接得住、愿意接”。基层具备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诊疗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是实施试点工作的重要基础。周军认为,要让基层“接得住”,首先需要通过医联体、医疗集团、对口支援、委托经营管理等方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其次是培养全科医生,向患者提供人性化和无缝式服务;在此期间,完善诊疗方案、转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努力实行标准化的服务;改革支付方式也是保障措施之一,通过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患者筛查、随访、体检、健康管理等费用,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持续保障机制。


第三、大医院“舍得放”。医院愿意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实施试点工作的关键。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以药补医,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并且精细化测算医保支付标准,提高三级医院收治疑难复杂疾病积极性,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三级医院主动向下转诊患者。


第四、政策配套“跟得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能力提升、机制转换、医保支付、价格管理、薪酬制度、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政策措施的完善。周军认为,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同、制度衔接和政策互动。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转变就医观念,才能使分级诊疗制度真正的全面生根、开花,造福于人民。